现代生活中,因机械、交通事故和其它原因造成手指离断的情况屡见不鲜。
断指再植,是我们骨科一项精细而难度较大的手术,目的是将严重创伤手指进行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挽救离断手指,恢复其功能。
手部骨筋膜鞘(通过拇指掌指关节横断面)
早期处理:
断指再植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断指再植具有时限性,一般认为夏季手指离断后 6-8 小时内关闭伤口,冬季手指离断后 10-12 小时为再植的黄金时段。
伤后及时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就近送医院诊疗,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断指保存:
最好将断指用塑料袋包好,置于低温(最好在 4℃左右)保温桶中保存,切忌冷冻保存或直接置于冰水中。
冬季或很短距离转运时可用毛巾或纱布包裹断指后,随患者一同送至医院。
伤情评估:
1.皮肤:
不同类型的皮肤破损,预后也不同。皮肤的锐器损伤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处置,如果锐器上沾染了肉浆一类的异源性蛋白质所致伤口容易感染和不愈合。
2.神经损伤:
如果损伤部位以远出现了感觉的减退、消失和运动的障碍,高度怀疑是否伤及了神经,争取早期修复。
3.血管:
如果伤口喷射性出血,可能伤及动脉,要及时进行按压止血。如果出现伤口远端苍白、无脉、皮温明显减低,多提示该部位血运极差,不吻合血管、重建血液循环则指体不能成活。
4.肌肉、肌腱损伤:
如果出现某一个或某几个手指的活动障碍,而不合并感觉的减退,可能是因为肌腱或肌肉损伤所致。
5.骨、关节损伤:
拍片明确损伤的严重程度,必要时看具体手指或关节正斜位和斜位片。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手术方法:
手指离断再植的顺序有两种,一种是多数学者常规采用的顺序再植法,清创-骨骼固定-伸屈肌腱缝合修复-指背静脉吻合-背侧皮肤缝合-指固有动脉吻合-指神经吻合-掌侧皮肤缝合。
另一种是逆行再植法,清创-掌侧皮肤缝合-指神经吻合-指固有动脉吻合-屈肌腱缝合-骨骼固定-伸肌腱缝合-指背静脉吻合-背侧皮肤缝合。
后者的优点是手术操作中不用翻手,适用于拇指离断再植和小儿断指再植。
圆锯导致左手拇指近节离断,克氏针固定骨折
术后治疗:
患者术后需以石膏固定患肢,绝对卧床 1-2 周,抬高患肢,2 周内严禁患肢做主动和被动运动。
如果再植指体出现温度较低,肿胀严重或末梢循环较差等现象,但尚未证实已有血栓者,可用高压氧治疗。
术后并发症:
1. 早期并发症
动静脉功能不全和感染是最显著的早期并发症。
术后护理的重点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血流灌注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脉搏氧饱和度,可以帮助监测断肢和残肢的情况。
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肤温下降,颜色苍白,无脉。怀疑血管吻合失败或血栓形成,都需紧急进行手术探查。
静脉淤血患者会因毛细血管回流过度出现紫绀和肿胀,可以用水蛭抗凝疗法。
A:再植拇指一周后,断肢背部小范围皮瓣移植。前臂切口用于修补断裂的拇长屈肌腱和静脉移植;B:X 线片显示骨折端用克氏针和钢丝固定,克氏针为斜向固定,远近端指间关节处均无撞击
2. 晚期并发症
畏寒,僵硬,肌腱粘连和骨骼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肢体不耐低温通常在两年内消退。
肌腱粘连可以进行松解,但存在再植手指血行阻断的风险。
再植后骨骼仍可以再生长,有报道称在 120 名儿童中进行 162 指再植手术,儿童患者在成年后再植手指能恢复正常长度的 81%。
3. 术后康复过程
在患者再植术后 5-7 天,视损伤、再植血管水平以及是否有骨折内固定开始进行康复,通常要求患者每周逐步加强功能锻炼。
大部分患者在康复后仍需二次手术,包括肌腱松解,骨折不愈合而进行植骨以及肌腱或肌肉的移植以恢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这些并发症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
手指再植术后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为 2.3 至 3 个月,进行前臂再植的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一年。
断肢再植 8 周后,术后 4 周拔除克氏针
术后评估:
术后再植部位可能出现比功能良好的残肢更坏的结果,如功能下降、僵硬、感觉丧失或疼痛。
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具有特殊性,术后恢复的评估一般采用以下一个或多个标准:工作能力、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和感觉能力的恢复。
一般情况下,远端的断肢再植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多项研究表明,再植术后患肢可以恢复 50% 的活动度和 50% 的抓握力。
感觉功能的恢复取决于损伤程度、神经再植及患者的年龄。神经再生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对于成人,肘部以上再植术后恢复可测的两点辨别觉(2PD)非常罕见,保护性感觉是可以恢复的。
最后一个表格送给所有非骨科专科医生:
排版|小麦
题图|站酷海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