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将分享 2 个张力性损伤案例的处理经过,供参考。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乳腺癌术后。2020-12-28,因化疗需要,在右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一根。穿刺点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外用 10 cm*12 cm 无菌透明敷料固定。
1. 导管留置处局部皮肤予酒精 1 遍-碘伏 3 遍-酒精 2 遍;皮肤破损处予碘伏 3 遍,再用生理盐水棉球将碘伏清洗干净;自然待干;

2. 穿刺点放藻酸盐敷料 2 cm*2 cm 大小一块,中间剪开一半后包绕导管,外用透明敷料 7 cm*9 cm 大小一个固定;

提醒:固定前,嘱患者头转向对侧,采用无张力手法固定敷贴,高举平台法固定外露导管。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入院时带入 PICC 导管一根。




近年来,医用敷料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其中,对张力性损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术后医用敷料对伤口的影响。血管通路相关 MARSI 虽正逐渐引起相关学者和临床专业人员的重视,但相关报道则十分缺乏。
发生机制:当贴膜对皮肤的牵拉力大于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力时,皮肤表皮和真皮分离而出现张力性损伤甚至水疱,贴膜拉伸力主要在贴膜的边缘,且主要集中在贴膜边缘的外上象限和内下象限对角线处。
按照表皮与真皮分离程度的差异,可将张力性水疱分为 2 种类型:非充血性水疱和充血性水疱,后者在水疱去皮后表现为明显的红斑和点状出血。
原因分析: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内环境不稳等与患者有关的内源性因素,也包括黏胶产品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与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有关的外源性因素。不同的皮肤部位、敷料种类的选择、粘贴敷料前皮肤的准备、粘贴贴膜手法及去除贴膜技巧等都会成为皮肤发生张力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出现张力性损伤的患者中,常常主诉在上次导管维护后有发痒、疼痛或紧绷感。敷贴的边缘可见水疱或撕裂伤。
预防措施:在不能改变患者内源性因素的情况下,正确实施导管维护技术,提高导管维护质量,成为预防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关键。
1. 维护前评估




相关文章
- 中性粒细胞缺乏但不伴发热,要用抗菌药物吗?
- 3 分钟掌握肿瘤动态:血液 NGS 可为 ALK 阳性 NSCLC 提供临床决策;III 期结肠癌肿瘤沉积为阴性预后因素
- 祥细观察软骨肉瘤
- 免疫治疗超进展,什么指标能预测?哪些患者是高危?
- 曲妥珠单抗的 5 大使用注意事项,千万别踩坑!
- 三阴性乳腺癌 14 大治疗靶点盘点,还有哪个你不知道?
- NSCLC 之 PD-L1 检测,无关紧要还是至关重要?
- 新型口服 SERD 药物可将 HR+ 乳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 30% | SABCS 乳腺癌研讨会
- HPV 相关的口咽癌患者是否可调整区域内放射范围和剂量?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 & 随访,看看最新国外指南如何规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