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以求全
宁静以致远
当前位置:首页 > .html

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导管感染,要不要手术摘除?

作者:大熊空间发布时间:2022-02-19 17:09分类: 浏览:228评论:0


导读: 输液港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尤其是需要长期静脉化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美观、痛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输液通路。目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输...
图片

输液港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尤其是需要长期静脉化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美观、痛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输液通路。目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


输液港的缺点主要是首次植入时成本相对较高,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还需要再次手术摘除。有研究报道,在 TIVAP 应用过程中因并发症而取出输液港,有 46.2% 的患者是因为发生导管相关感染。


本文将呈现一例输液港并发导管相关感染而行手术摘除的处理经过,供临床借鉴。



案例再现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58 岁。


入院诊断:肺腺癌术后多发转移;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恶性肿瘤;高血压病。


入院情况:患者因「左下肺癌术后 4 年,发现肺转移 2 年余」于 2021-06-17 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 36.9℃,脉搏 88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21/78 mmHg。右胸壁植入输液港一枚(植入时间为 2019 年 6 月),局部皮肤无红肿等表现。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排除禁忌症,于 2021-06-17 行新迪利单抗 200 mg d1+2021-06-18 行长春瑞滨 40 mg d2 q21d 全身化疗,给药途径为经输液港静脉输注。


因患者对透明薄膜敷料敏感,每次固定输液港无损伤针时,均需采用水胶体透明贴+透明敷料进行双重固定。


2021-06-18 上午,输液前评估,患者诉局部皮肤发痒而自行揭开并剪去发痒部位的水胶体透明贴。固定敷贴部位的边缘可见发红及小水泡,考虑并发张力性损伤。


图片


2021-06-18 晚上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8.9℃,急查血培养+药敏(双瓶双侧:外周静脉血+导管血培养)、血常规、生化、CRP、PCT 等指标。


结果如下


图片

2021-06-22 血培养报告显示:外周血及导管内表皮葡萄球菌阳性。


图片


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发热当晚予消炎痛栓一粒塞肛后体温下降,余未经其他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后续未再使用该输液港。


2021-06-22,复查血常规等,未见明显感染迹象,予出院。


后续处理


2021-07-09,患者因治疗需要再次入院。入院时评估体温正常,血常规及 CRP 等指标未见感染迹象。考虑到上一次入院时存在输液港导管内感染,外科会诊后建议手术摘除输液港。


2021-07-13,手术摘除输液港,术后送内置管培养。2021-07-16,内置管培养结果报告:表皮葡萄球菌(++)。


图片


本次住院期间患者体温正常,出院前更换敷料,切口无红肿热痛现象,于 2021-07-14 出院。



案例小结


本文中的案例,血常规、CRP 等各项指标也未显示明显感染迹象,而外周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均提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虽未经抗感染治疗等处理,患者的体温自行恢复至正常。为此,对于是否需要手术摘除该 TIAP 的观点存在不同的分歧。


考虑到患者后续还需要继续静脉化疗,如果经 TIAP 途径给药,万一导管内有细菌,有可能经导管进入血流。最终经会诊讨论后决定手术摘除。术后内置管培养显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


文献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是 TIAP 植入后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低、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因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手术摘除输液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作为维护人员,在操作时务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是对于存在以上风险因素的患者,避免因操作因素而导致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对于该案例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不知各位同行有何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感染预防与管理


目前,国内关于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意见存在差异,尚未形成具体的、可实施的、规范化的处理流程。那么,临床上遇到 TIAP 相关性感染该如何解决?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2019)指出

  • 怀疑 TIAP 内感染时,应暂停 TIAP 使用,同时抽取港体内和外周血取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治疗,对港体以「抗生素锁」技术进行封管(不同种类抗生素浓度、封管时间、重复次数仍在探索中,可参考相关文献报道)。

  • 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或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菌群时,应即取出 TIAP。


为了给临床提供最佳指导证据,有学者通过证据提取和汇总,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预防证据分为感染危险因素/人群、质量管理、置管方式和位置、导管装置管理、感染预防和控制、拔除导管时机 6 个方面,共 22 条最佳证据。见下图。


图片

图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感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汇总

备注:采用澳大利亚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按照研究设计类型的不同,将证据由高到低划分为 1~5 级,同时根据证据的严谨性及可靠性将推荐级别分为 A 级推荐(强 推荐)和 B 级推荐(弱推荐)。


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对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全面、动态评估,以便制定符合个体化的管理计划,进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GoEun、梅浙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

图片

参考文献:

1.  中心静脉通路上海协作组,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委会血管通路专家委员会.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2019).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12).

2. 陈洪生,吕强,等. 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解读:输液港.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5(3).

3.  谢琼,卢咏梅,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感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护理学杂志,2020,35(12).

4.  莫雄飞,吉东娅,等. 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并发症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2017,9(6).

5.  曾云菲,罗丹丹. 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