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 9 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联合欧洲罕见成人实体肿瘤参考网(EURACAN)、欧洲遗传性肿瘤风险综合征参考网(GENTURIS)共同发布了最新版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的临床实践指南,内容涉及 GIST 的病理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局部病变、晚期及转移性病变的管理,治疗反应评估以及监测和随访等。
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但属于罕见肿瘤,年发病率为 0.4-2.0/10 万,远不能与胃癌、肠癌相提并论。但因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效果而备受关注。
GIST 可发生于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胃(60%)和小肠(20-30%),胃肠外 GIST(肠系膜、大网膜或腹膜后腔)较少见。主要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腹腔,较少转移至淋巴结、肺、脑。
GIST 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略高,中位年龄为 60-65 岁,20 岁以下的患者非常少见。儿童 GIST 又十分特殊:女性患儿多见、胃部多发、淋巴结易转移、无干细胞因子受体(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A(PDGFRA)突变、编码 SDH 酶复合物亚基的四个基因易频繁突变或沉默。
GIST 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主要与肿瘤部位、大小以及生长方式有关。体积较少的 GIST 往往没有症状,生长速度缓慢,对人体没有严重的影响;体积较大的 GIST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和随后的贫血、饱腹感、腹胀以及肿瘤压迫引起的不适和/或疼痛。
大多数 GIST 是散发性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些罕见的疾病综合征可能与 GIST 有关:
Carney 三联症:以 SDH 酶复合物的 SDHC 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特征,临床特征为多灶性胃 GIST、副神经节瘤和肺软骨瘤(可能发生在不同年龄段),发病年龄为青少年,以女性为主。
Carney-Stratakis 综合征:以编码 SDH 酶复合物的一个亚单位 (A、B、C、D) 基因突变为特征;临床特征为多灶性胃间质瘤和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青少年后期到 30 岁之间,男女发病率相近,无淋巴结转移倾向,多发生在青少年。
神经纤维瘤病 1 型(NF1):主要特点是 NF1 基因突变,表现为多灶性肠道 GIST,多见于小肠。
GIST 家族性聚集比较少见,可发生 KIT 或 PDGFRA 中的任一基因突变。
内镜超声检查(EUS)是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结节<2 cm 患者的标准检查方法 [IV,C];
如果活检确诊为 GIST,均应手术切除;如果无法活检,密切随访监测(3 个月)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IV,C];
如果随访过程中肿瘤直径增加或出现症状,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IV,C];
对于直肠结节,无论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率,标准做法是先行直肠内超声检查和盆腔核磁共振检查 (MRI) 评估后行活检或切除,因为直肠 GIST 的进展风险比胃 GIST 高,且预后更差;
对于直径 ≥ 2 cm 的肿瘤均应行活检或切除 [IV,C];
如果内镜检查无法评估腹腔结节或活动性肿块,则应该行腹腔镜下或开腹切除术;
如果肿块较大,且手术可能涉及多脏器,则应该在超声内镜下或超声/CT 引导下行多部位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GIST 的病理诊断取决于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其中免疫组化包括 CD117(KIT)或 DOG1;
有丝分裂计数具有预后价值,应表示为总面积为 5 mm2 的有丝分裂数,这应取代常规的 50 个高倍视野(HPF);需要注意的是,Ki-67 不能取代有丝分裂计数,也不能作为本病的预后指标;
所有 GIST 均应行基因检测(KIT 和 PDGFRA)[II,A],用于预后评估及指导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 BRAF 突变或 NTRK 基因重排,可能具有治疗意义;
若无 KIT/PDGFRA 突变时,可行 SDH B 亚基(SDHB)免疫组化检测,以明确 SDH 状态;
若 KIT/PDGFRs/BRAF/SDH 均阴性,则应该进一步排除 NF1 综合征。
有丝分裂率、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通常胃 GIST 比小肠或直肠 GIST 的预后更好);
肿瘤破裂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应该记录下来,无论它是发生在手术前还是发生在手术中;
基因突变状态暂未被纳入任何风险分层;但通常 PDGFRA D842V 突变 GIST 预后较好,而 KIT 外显子 11 密码子 557-558 缺失 GIST 曾多次被报道与复发高风险有关;
鉴于 GIST 的自然病史,几乎很少使用 AJCC/UICC 分期,但是需对局限性 GIST 进行复发风险评估;
广泛使用的是美国军事病理学研究所提出的风险评估办法,包括有丝分裂率、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
腹盆腔 CT 三期增强扫描是分期和随访的首选方法;MRI 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法,特别是对于直肠 GIST。
推荐采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MDT 团队应该包括病理科、放射科、外科、肿瘤内科以及胃肠科、核医学科医生。
局限性 GIST
手术切除是局限性 GIST 的标准治疗方法,若淋巴结阴性则不需淋巴结清扫,但需达到 R0 切除 [III,A];
腹腔镜下手术需遵循肿瘤外科的原则(由于有肿瘤破裂的风险,且肿瘤破裂是肿瘤复发的极高危因素,因此不鼓励对体积较大的 GIST 采取腹腔镜手术)[III,A];
对某些特殊解剖部位(胃大弯、胃前壁、空回肠)的低危 GIST,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也可考虑行 R1 手术(特指标本切缘残存肿瘤细胞)[IV,B];
对高复发风险 GIST,术后辅助口服伊马替尼 400 mg/d 持续 3 年是标准治疗 [I,A];
对于 KIT 外显子 9 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较高剂量的伊马替尼 800 mg/d 持续 3 年辅助治疗 [II,B];
PDGFRA 外显子 18 D842V 突变的 GIST 不需进行任何辅助治疗 [IV,D];
BRAF 突变或 NTRK 重排阳性且伴有 NF1、SDH 阴性的 GIST 应避免任何辅助治疗 [IV,D],因为研究发现它们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均无效;
手术时肿瘤破裂导致复发风险极高的患者应考虑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IV,A];
如果无法 R0 切除,且患者存在敏感突变,则推荐术前口服伊马替尼治疗 [III,A];若存在 PDGFRA-D842V 突变,可考虑新辅助阿伐普利尼(avapritinib)治疗 [III,A]。
晚期/转移性 GIST
伊马替尼(400 mg/d)是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和转移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但无 KIT/PDGFRA 突变或有 PDGFRA 外显子 18 D842V 突变的 GIST 除外 [I,A];
对于 KIT 外显子 9 突变患者,标准一线治疗是伊马替尼 800 mg/d[III,B];
对于 PDGFRA 外显子 18 D842V 突变患者,标准一线治疗是阿伐普利尼 300 mg/d[III,A];
对于转移患者治疗应持续至药物不耐受或患者拒绝 [I,A];对于转移病灶是否手术应个体化分析 [III,C];
对于进展缓慢的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的同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IV,C];
若服用伊马替尼 400 mg/d 后进展,可将剂量增加到 800 mg/d(不敏感突变者除外)[III,B];
若疾病进展或伊马替尼不耐受,标准二线治疗是舒尼替尼 50 mg/d(服药 4 周、休息 2 周),或者也可以选择持续口服舒尼替尼 37.5 mg/d[I,A];
对于使用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后疾病进展或无效的患者,标准三线治疗是瑞格非尼 160 mg/d(连续服药 3 周,每 4 周一个疗程)[I,A];
对于使用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后疾病进展或耐药的患者,标准四线治疗是持续口服利普利尼 150 mg/d[I,A];
l SDH 缺陷型 GIST 对伊马替尼不敏感,但对舒尼替尼和瑞格非尼有一定的敏感性 [III,B];
NTRK 重排 GIST 对 NTRK 抑制剂敏感 [III,A];
BRAF 突变 GIST 可受益于 BRAF 抑制剂 (包括 BRAF-MEK 联合抑制剂)[IV,B];
对于既往对伊马替尼有效的患者,再次使用伊马替尼或在进展后继续伊马替尼治疗也是一种选择 [II,B];
部分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作为姑息治疗 [V,B]。
对于行手术切除的局限性 GIST,暂无最佳的随访策略;
基于有丝分裂计数、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的风险评估可指导随访策略;
高危患者通常在辅助治疗结束后 1-3 年内复发,复发常发生在肝脏和/或腹膜;
不同医疗机构的常规随访时间表各不相同,暂无最佳的随访策略。以下仅供参考:
高危患者在辅助治疗期间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腹部 CT 或 MRI 检查,持续 3 年;停止辅助治疗后,前 2 年内每 3 个月随访一次,然后每 6 个月随访一次直至第 5 年;随后每年随访一次至 5 年;
低危患者常规随访的有效性尚不清楚;必要时可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腹部 CT 或 MRI,持续 5 年;
极低危患者不需要常规随访;必要时可行 X 射线检查或腹部 MRI 检查进行随访。
你在临床工作中,
遇到过印象深刻的胃肠间质瘤的病例吗?
欢迎留言区分享~~
策划:GoEun,梅浙
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

参考文献:
[1] Casali PG, Blay JY, Abecassis N,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ESMO–EURACAN–GENTURI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Annals of Oncology (2021),doi: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1.09.005.
[2] The standard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sed on guideline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88306.
相关文章
- 中性粒细胞缺乏但不伴发热,要用抗菌药物吗?
- 3 分钟掌握肿瘤动态:血液 NGS 可为 ALK 阳性 NSCLC 提供临床决策;III 期结肠癌肿瘤沉积为阴性预后因素
- 祥细观察软骨肉瘤
- 免疫治疗超进展,什么指标能预测?哪些患者是高危?
- 曲妥珠单抗的 5 大使用注意事项,千万别踩坑!
- 三阴性乳腺癌 14 大治疗靶点盘点,还有哪个你不知道?
- NSCLC 之 PD-L1 检测,无关紧要还是至关重要?
- 新型口服 SERD 药物可将 HR+ 乳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 30% | SABCS 乳腺癌研讨会
- HPV 相关的口咽癌患者是否可调整区域内放射范围和剂量?
- OS、PFS、DFS 有什么区别? 6 大肿瘤临床试验终点全解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