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 10 月 16 日,2021 全国肿瘤学术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中华肿瘤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白血病 · 淋巴瘤杂志作学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承办。此次会议汇聚国内数位院士、100 多位顶尖肿瘤学专家学者、2000 余位国内一线肿瘤治疗专家,主论坛和十余个分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召开。
丁香园肿瘤时间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进行专访,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邢力刚教授: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我国食管癌发病的总数占世界发病总数的一半以上。所以不管是外科、放疗科还是内科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食管癌治疗的疗效。
首先,我们需要提升综合治疗的能力。由于食管癌往往需要我们胸外科、放疗科和内科医生通力合作,所以我们必须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规范化食管癌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应用。
比如说,在我们医院每个首诊首治的食管癌病人,必须得经过我们食管癌多学科的讨论来确定首次治疗方案。我们要评估,病人是否能够接受根治性的治疗?是否需要接受新辅助的放化疗?还是先做手术,然后再接受辅助性的放化疗?还是不能做手术而用根治性放化疗?如果他是 4 期的病人是要先接受全身治疗,后续再接受局部的放射治疗?这其实需要有机地整合各种治疗方式,不能因为这个病人到胸外科就诊就直接做手术,到放疗科就诊就做放疗,到内科就化疗,这就是需要我们去提升的。这也是我认为在目前为止,有些医学中心需要去着力解决的一个治疗困境 —— 我们需要有一个多学科的团队。
为了保证食管癌的长期生存必须有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进行支持。如果医院不具备这样的团队,我建议要尽快建立来为食管癌病人提供规范化的治疗。其实对于各个专科的技术来讲,包括胸外科、放射科、内科等在内的多个学科,并不太有大的瓶颈:我们国内很多县医院都能做很好的食管癌根治术,现在很多基层医院也都有很好的放射治疗设备,我们国家药物的可及性近几年来也有很大的提高,包括国产原研的免疫治疗药物 PD-1/PD-L1,也有食管癌的适应症且已纳入国家医保 —— 所以说这些都不是技术的障碍。技术的障碍是我们怎么样建立一个团队协作,给病人一个标准的综合治疗,我觉得这方面是需要整体提升的。
邢力刚教授:目前国内很多团队,包括我院在于金明院士带领下,已经做了非常好的临床前和临床的研究,均证实无论是在肺癌还是食管癌,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但是在我们临床实践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对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大概分为这几种联合形式。
第一个是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目前对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国际规范标准的治疗是新辅助放化疗后做根治术。那这样我们能不能把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进行结合?对于不能耐受化疗的病人,能不能结合放疗和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一个新模式?现在包括我们医院团队也都在做新的探索,目前来看取得了非常好的苗头。所以免疫治疗作为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是大有可为的。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将会有比较大的突破,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模式。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对于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癌,在现在标准的同步放化疗治疗之后,能不能联合免疫治疗,能不能取得像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ACIFIC 那种长期生存的提升?现在同步放化疗和同步免疫治疗的临床实验都在开展过程中。有的研究已经接近完成入组,有的正在入组过程中。所以可能未来 3-5 年内,这些临床研究的成果将会改变局部晚期食管癌、不可切除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模式,可能会有一个食管癌「 太平洋海啸 」的发生,这也是我们值得期待的一个方面。
那么对于晚期转移性的食管癌,目前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因为已经有多项临床实验证实,晚期食管癌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单纯化疗要好,所以说晚期食管癌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时代。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和化疗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我们知道对于晚期的食管癌,原发灶的放射治疗对病人的症状的改善,PFS 的延长,OS 的延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特别对于寡转移的病人,可以将积极的局部治疗,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进行结合。这样局部和全身治疗具有 1+1>2 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可手术的食管癌,不可手术的食管癌以及晚期食管癌及时进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会达到非常好的协同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这些数据,不断去做研究,来探索如何进行优化。
邢力刚教授:我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虽然现在免疫治疗包括肺癌和食管癌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应用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始终存在一个困境 —— 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效,其实它的有效率在食管癌单药的有效率中并不高。为什么我们在晚期食管癌一定强调要联合化疗?但即使是联合化疗,有效的病人其实也在一半左右,所以说我们怎么样去精准地选择病人,这还需要我们做很多东西。
食管癌是否能像肺癌一样,能通过 PD-1/PD-L1 的表达来进行选择?我们还需要有其他的 biomarker 去选择病人,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另外,我们怎么样把免疫治疗和传统的治疗模式进行结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优化的方案。因为我们不能把免疫治疗作为一个和其他联合作为「 乱炖 」一样去做,所以我们还需要更精准的联合探索,包括化疗的方案,放疗的剂量,放疗照射的范围,手术的术前应用还是术后应用。所以需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文章
- 中性粒细胞缺乏但不伴发热,要用抗菌药物吗?
- 3 分钟掌握肿瘤动态:血液 NGS 可为 ALK 阳性 NSCLC 提供临床决策;III 期结肠癌肿瘤沉积为阴性预后因素
- 祥细观察软骨肉瘤
- 免疫治疗超进展,什么指标能预测?哪些患者是高危?
- 曲妥珠单抗的 5 大使用注意事项,千万别踩坑!
- 三阴性乳腺癌 14 大治疗靶点盘点,还有哪个你不知道?
- NSCLC 之 PD-L1 检测,无关紧要还是至关重要?
- 新型口服 SERD 药物可将 HR+ 乳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 30% | SABCS 乳腺癌研讨会
- HPV 相关的口咽癌患者是否可调整区域内放射范围和剂量?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 & 随访,看看最新国外指南如何规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