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tml
导读:
...
-
![]() ![]() ![]()
武术网消息
沈阳75岁老人徐其成很传奇。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最火的武打片《南拳王》中的反派绿营千总,他是全国第一个武术全能冠军,他受过周恩来总理的接待,他14次获得全国刀术第一、6次全国棍术第一、9次拳术第一,1973年任国家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他还教过李连杰功夫!
他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神秘的沈阳少林追风刀。
中国首个武术全能冠军
1939年,徐其成出生于丹东大沙河畔的蔡家沟。父辈将习武的传统带到这里。徐家有9口人,7个兄弟姊妹,父亲迫于生计,练武的时间越来越少,看到8岁的徐其成痴心习武,便将他引入当地著名拳师姚法玉门下,习练少林追风刀。
少林刀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起源于唐朝,是在健身自卫、防盗护院和实际作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明代鼎盛,清朝时传播到山东各地。
上世纪20年代末,师父姚法玉总结了以往的单刀技艺,融合了黑虎拳、螳螂拳等精华,规划了步法,加快了用刀速度,形成了少林追风刀,并于30年代初带到辽宁。
徐其成介绍,少林追风刀的特征是勇猛快速,飘帅大方,身法潇洒,身赛长蛇缩似球。
师父说,刀是万兵之祖。虽然很多人练刀,但练会容易练精难,师父要求练刀要做到刀似流星手似电,腰似蛇形脚似钻。
他每晚放学后开始到师父家习武,到师父家有一条100米长的小河,即使在冬天,他也要穿着背心,趟着冰凉的河水过河。经常要练到下半夜,师父才允许回家。“师父要求特别严,就是三九天也要练到身上冒汗,否则不允许进门。”
有一次徐其成在家练习后下腰,让弟弟坐在他挺起的肚子上,练撑劲,结果弟弟睡着了。他挺了20多分钟,看弟弟没有醒的意思,就硬挺着,直到实在挺不住了,才叫醒弟弟。
1957年,徐其成在丹东武术比赛上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拳术、刀术两项冠军。1959年6月,徐其成调入省武术队接受正规训练,备战全国第一届运动会。1959年10月,徐其成参加第一届全运会,获得了表演三等奖。回来后,他在沈阳体育学院边进修边训练,一天要练25套刀术,而一般人练四五套就觉得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
1960年,徐其成在郑州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武术全能比赛,获得八项全能第一,成为中国第一个武术全能冠军。接下来又连续获得第二届全国比赛的六项全能冠军。刀、枪、棍、剑、拳以及武术套路表演样样出彩,尤其以独特的追风刀法见长,获得“刀王”称号。
“刀王”曾到多个国家表演
徐其成有一张50多年前的人民大会堂请柬,上面写着让每位就餐者自带4公两粮票,邀请人是周恩来。
1960年7月,作为辽宁唯一的武术代表,他随着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他介绍,那次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汇集捷克,第一场就是中国队表演。“我们18个人表演大穗剑,整齐划一,变队形时,我主练刀术。表演结束,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上台和我们拥抱,表达对中国武术的仰慕。”
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随行代表团有电影代表团、京剧代表团、中央民族乐团、总政歌舞团和体育代表团,有300多人。体育代表团由八一足球队和中国武术队组成,武术队18人,徐其成任队长。
11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特别设宴为访问团壮行。当时国家是按人头定粮的,所以每个人都要上交4两粮票才行。“周总理没怎么吃,率先来到我们武术队的桌旁,当时我和大家都很紧张,领队站起来第一个就把我介绍给周总理,总理握着我的手笑着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辽宁的。总理就开玩笑说,东北人傻大黑粗,你也不傻大黑粗啊!大家一听都乐了。”
看着大家桌上的菜所剩无几,周总理就说,“把我桌上的菜端来给他们吃。”见大家不好意思动筷子,周总理就叉着腰说,“我看着你们把饭菜全都吃掉。”饭后大家拥着周总理到武术表演的舞台前,一名练醉拳的运动员当场表演了醉拳,周总理看了哈哈大笑,说这套拳真形象。
徐其成回忆说,对缅甸的访问十分顺利。“临回国前,总理嘱咐陈毅的夫人带我们每个人去买块表,我回国后戴得很珍惜,但是西服一直没舍得穿。周总理逝世后,为了表示敬意,我再也没有戴过这块手表,一直珍藏到现在。”
1974年6月,徐其成作为中国武术队队长随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墨西哥。在美国,他们受到热情欢迎,在白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接见了他们近一个小时,亲手赠送每人一枚蓝白相间的国徽纪念章。
“李连杰每次到沈阳都来看我”
2007年5月22日,已是巨星的李连杰在其博客中这样写道:“我在武术界十来年,教导过我的专业教练,加上民间的拳师,业余的老师,大约两三百人。比如教我第一拳的王金宝老师和教我第一套刀的徐其成老师。在1975年全运会我们一起比赛,我拿了拳术第一,王金宝老师拿第二;我拿了刀术第一,徐其成老师拿第二;年轻的我当然很开心,我超越了老师。但在四十多岁后的今天我再去回想,没有老师们宽大的心胸,愿意培养年轻人,又怎么会在三年后让我超过他们呢。
”
说起这段机缘,徐其成仍记忆犹新。1973年徐其成从辽宁调到北京,成为国家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开始着力培养和发掘武术界的新生力量。同年国家队集训,9岁的李连杰由其启蒙教练吴彬介绍,拜师徐其成学习基本功和刀法。“当时除了负责训练李连杰,还有吕燕、崔亚辉,3个孩子很听话,叫练什么就练什么。李连杰这个孩子天分非常好,记动作很快,领悟能力强又很虚心,是块难得的好苗子。”他回忆,当年李连杰的姥姥也在沈阳住,好像是住在老道口附近,“他每次去沈阳看姥姥,一定会来我家看看我。我还记得那年冬天,他戴着一个遮耳的皮帽子。”
13岁的李连杰随后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一举成为第五代全能冠军,并在电影《少林寺》担任主角,从此在演艺界大放异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武打片非常走红,许多导演慕名而来邀请徐其成担任武术设计。1983年中国新闻社同香港电影公司合拍的武打片《南拳王》找到了他。这部影片1984年在国内公映,出尽风头,影院超满,就是至今看来也不过时,武打场面都硬桥硬马、拳拳到肉。徐其成说,因为这里面云集了大批武功高手,主演邱建国是与李连杰同时期的武术运动员,号称“南拳王”。他是广东武术队的队员,曾蝉联六届全国比赛中的南拳冠军。
徐其成出演的是反派,他说在广东拍摄了一年,等雨停就等了两个月,三伏天,拍摄时他穿着厚厚的清朝官服,一天下来,靴子里都是汗水。所以拍完后,他表示再也不演电影了,比练武还累。
1999年,徐其成从省武术队退休后,一直没离开武术界,至今仍然和老伴传授孩子们追风刀。“我亲历了中国武术的振兴,亲手建立辽宁武术队,说不上桃李满天下,我的学生也遍布辽沈武术界。我认为,武术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要先继承后发展,不能过度地重视竞技性和表演性,强身健心,有益全民族身心健康,是第一要义。”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徐其成1983年拍摄 《南拳王》剧照。 资料片徐其成展示少林追风刀之提膝下劈刀。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摄
上世纪70年代,徐其成(左)与李连杰合影。 资料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