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基本功 来源:人民体育出版社 图解中国跤 主编:李宝如 2.拐棒 拐棒是用单臂将底砣反复向上卷拧,主练肩臂力量和腕力,拐棒底砣要比双手砣罗棒重。两腿开立成马步,左手反握棒于体前,右手背至体后(图189)。 左前臂向内合(图190)。 左臂转腕,将小棒由下转至上,反复练习(图191)。 左臂在向外转,底砣由上至下,反复练习(图192)。 (二)皮条 皮条是练跤力的极好器材,术语讲“皮条讲究抖,铁链讲究锁”,皮条练抖力。皮条练繁多,可以作为艺术演练,以提高中国跤的品位和文化内涵。 皮条是用牛皮制成,也可用摔跤带,长度以左手握皮条一头,体侧伸直,另一头用右手握带屈臂拉直为宜。练法有定步抖、车轮步、三点步、长腰崴、勾、别等二十几种。 要领:双手配合,前手支抖,后手拉拽,松腰活胯,力量集中。 1.定步抖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皮条(图193)。 右手前抖,左手向后拉拽(图194)。 左手向前抖,右手拉拽于肋下(图195)。 2.崴桩抖 两腿开立微屈,左手在前,右手拉于肋下(图196)。 右腿向侧蹬,直腿抬头,右手向前抖,左手拉于肋下(图197)。 3.长腰崴 两腿开立,右腿在前,成右架(图199)。 左腿向后背步,左手向前抖,右手拉于肋下(图200)。 卧步成小钻子(图201)。 转体,深蹲,低头屈膝(图202)。 右腿向侧直腿蹬出,右手向前支出,左手拉于肋下,低头转脸(图203)。 4.上步踢 两腿开立成马步,左手向前抖,右腿向前上步,成右架(图204)。 左腿前踢,坐腰转胯,右手上支,左手拉于肋下(图205)。 左脚落地后,成右架(图206)。 5.三点步踢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带(图207)。 右脚向前上步,右手在前(图208)。 右脚透步至左脚前(图209)。 左脚上步至右腿前侧,抬右腿向前上方踢,左手侧上方支,右手拉拽于肋下(图210)。 6.耙子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带(图21 1)。 左腿前伸,右手支出,左手至肋下(图212)。 左腿直腿,钩脚尖,向回坐胯内钩(图213)。 7.四步崩子 两腿开立半蹲,双手持带(图214)。 右腿向前上步,右手前支(图215)。 左腿向后背步,卧步成小钻子,左手前支,右手拉至肋下(图216)。 转体180度,入腰进胯,直腰弓身,低头转脸(图217)。 8.倒脚(崴桩踢) 两脚开立,成左架(图218)。 深蹲,低头,意欲向左崴(图219)。 右腿侧蹬,直腿转体,右手前支,左手拉至肋下(图220)。 站起,转体90。,抬右腿前踢,左手向前侧方支捅(图221)。 (三)铁链子 铁链子是用25个大小不等的铁圈组成,长度因人而异。练习时,环环相扣以增加拉力。 要领:术语讲“皮条抖,链子锁”,双手相合,环环相扣,双手力量向反方向拉拽。有挣、踢、崴、别、人等十几个动作 1.大崴桩 两腿开立,双手相合,将链子绕在一起(图222)。 右腿蹬出,做大崴桩,右手前支,左手拉拽于肋下(图223)。 左腿蹬出,做大崴桩,左手前支,右手拉拽于肋下(图224)。 2.定步崴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手交叉相绞(图225)。 左腿向侧蹬出,长腰转脸,左手前上方支出,右手拉至肋F。左右兼顾反复练习(图226)。 3.卧步挣 两腿开立,半蹲(图227)。 右脚向侧前方上步,右脚与左脚在一条直线上(图228)。 左腿向后背步,双手至胸前挣拉,高举过头(图229)。 还原后双手相绞,再上左腿(图230)。 右腿向后背步,成卧步,双手于体前上挣拉(图231)。 4.上步踢 两腿开立,双手于体前相绞(图232)。 右腿向前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图233)。 右腿前侧踢起,以左脚为轴转体90。,左手向前上方支抖,右手拉于肋下(图234)。 5.四步长腰崴 两腿开立,双手相合,将链子绕在一起,然后右脚向前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图235)。 左腿向后背步,双脚平行,双手相交绕链(图236)。 卧步,双手拉直,意欲转体(图237)。 转体180。,右腿侧蹬,长腰转脸,右手前支,左手拉至肋下(图238)。 (四)小棒子 是用硬木旋制而成,三把长,一把粗。主要练握力、指力和摇手的爆发力。 要领:术语讲“大棒子横,小棒子拧”,小棒子练握力和臂力,常练可不胀把,小棒子还可练搔手的爆发力。小棒子有十几种练法,简介如下。 1.拽棒 两腿开立成左架,双手正握棒,立棒于左肩上(图239)。 双手向前拽出,含胸收腹,目视前方(图240)。 双手拉回至右肩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241)。 双手向前拽出,再拉回至左肩上,反复拉拽练习(图242)。 2.马步抱瓶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正握,棒前平举(图243)。 双手用力由体前向左侧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立棒于肩侧(图244)。 再由左侧向右拧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图245)。 双手至体前,反复拧卷(图246)。 3.大崴桩揣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反握棒,胸前平举(图247)。 双手拧转棒,向下猛摁,左脚脚跟同时向外蹬出,成侧弓步(图248)。 双手拧转,再至胸前(图249)。 由胸前向下拧摁,反复练习(图250)。 4.卧步支棒 双腿开立成马步,双手反握棒于腹前(图251)。 左腿向后背步下蹲,双手端棒于腹前(图252)。 下蹲卧步成小钻子,双手由腹前向上支捅(图253)。 (五)大棒子 大棒子是练横力的极好的功法,有大棒子横之说,主练上肢力量和腰的活力。大棒子是用硬木制成的,粗细长短因人而异 要领:大棒子可练专项横力,发自内形自外,上肢横抖,走腰转胯,上下配合,一气呵成。也可练绊子功。京城跤界各承 大棒子是用硬质木材制成的,粗为用手握,拇指和中指相对,中间离一扁指;长为一臂侧平举,由指尖至胸(图254)。 1.摇膀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置于体前(图255)。 右手下垂至右膝侧(图256)。 右臂由右侧向后上方高举,转头看右手(图257)。 右臂摇至体前,再向左侧上方摇(图258)。 2.熊践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59)。 松肩柔胯,右手由右膝外侧肩带臂动,右脚跟离地,左肘高抬(图260)。 右臂由下至上绕一周,左臂上扬(图261)。 左手至左膝侧,松肩柔胯,左脚跟抬起(图262)。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扑步 两腿开立成合卧裆,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63)。 重心移至右腿(图264)。 右腿微屈,右手侧上扬(图265)。 左腿伸直钩脚尖,右腿深蹲,双臂交叉,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图266)。 右腿深蹲,左腿伸直,成侧仆步,右手指至左脚(图267)。 4.定步肩上横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持棒,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图268)。 左手向前推支,右手回至右肩上(图269)。 双腿交换,左腿至前,右腿退后,左手向体前盖棒(图270)。 右手推出,左手至左肩上(图271)。 5.抱瓶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72)。 两腿站稳,上身向右侧转45。,右手至右侧肩上,左手内抱于胸前(图273)。 右手至右肋下,左手盖于体前(图274)。 上身向左侧转45。,左手至左侧肩上,右手内抱于胸前(图275)。 6.背步肩上横 两腿开立成右架,右手横至右侧肩上,左手前支(图276)。 左腿向后背步,双脚平行,右手横至右肩上(图277)。 转体,右手向裆下摁,右腿向侧蹬直(图278)。 7.定步崩子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79)。 双手于体侧揉棒(图280)。 右手由体前向后摆,两腿微屈(图281)。 右手由后向前支捅,直腿向前长腰(图282)。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8.摇膀崩子 两腿开立成右跤架,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83)。 左脚向后背步至同右脚平行,右手由体前摆至右侧肩上,两腿微屈(图284)。 直腿弓身,低头转脸(图285)。 9.背步崩子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持棒(图286)。 左腿向后背步,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成小钻子(图287)。 转体180。成半蹲,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288)。 弓身直腿,右手在前,左手在肋下(图289)。 10.透步扦腿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290)。 右腿向前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肋下(图291)。 右腿透步至左脚前侧,右手由臀后至膝外侧(图292)。 转体900,右手由肩上向下摁,左腿弓步,右腿向侧后方蹬直(图293)。 11透步踢 右腿在前成右架,右手在前,左手至肋下(图294)。 右手横于肩上,左手前支(图295)。 右手由肩上向下至胯侧,再由下向上摇(图296)。 右腿透步落至左脚前,右手棒在上,左手棒在下(图297)。 左脚向前上步,右腿向上踢起,左手向前上方支,右手至肋下,含胸收腹(图298)。 12.透步搓挝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持棒,右手在前,左手于肋下(图299)。 左脚向前透步,落于右脚前,右手前左手后,目视前方(图300)。 右腿前伸,脚尖触地,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图301)。 右腿向上转脚搓地而起,左手向前够右脚,右手至肋下(图302)。 13.透步勾子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图303)。 右手由右胯下向前,松腰柔胯(图304)。 右腿透步至左脚前,上身前弓,脚尖点地,右手由上至下(图305)。 右腿向后上方撩起,左腿直立,右手下支,低头转脸(图306)。 14.背步崴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307)。 右脚向前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右手在前,左手至肋下(图308)。 右腿向后背步,成小钻子,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图309)。 向左转体,左腿成弓步,右腿向右蹬出,向左长腰转脸,右手在前.左手于肋下(图310). 15.三点步崴 两腿开立成左架,左手在前,右手在肋下(图31 1)。 左腿透步至右脚前侧方,左手由肩侧向下至膝侧,然后右脚上步落至左脚前(图312)。 右脚落地后转体180。,右腿弓,左腿向侧蹬出,长腰转脸,左手侧前支,右手至肋下(图313)。 16.背步扦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314)。 右脚向前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图315)。 左腿向后背步,左脚与右脚平行,右手横于肩上,左手前支(图316)。 转体,左腿弓步,右腿侧蹬,右手向下摁,左手至肋下(图317)。 17.倒步踢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318)。 左腿侧蹬,右腿屈膝成弓步,左手向裆下摁,右手至肋下(图319)。 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上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转脸看左手(图320)。 左脚落地还原后,再向外蹬右腿,做崴桩,右手摁至体前(图321)。 抬右腿上踢,左手上支,转体90。(图322)。 18.透步横 两腿开立成右架,右手在前(图323)。 右腿回至左脚前侧,右手由右胯至右膝随之(图324)。 左脚向前上步成左架,左手在前(图325)。 左手横于左肩上,右手向前支抖(图326)。 19.肩侧横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棒于体前(图327)。 右腿虚步,左腿微屈,右手横于肩侧,左手至胸前(图328)。 左腿虚步,右腿微屈,左手横于肩侧,右手至胸前(图329)。 20.摇膀肩下横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意欲向前盖棒(图330)。 右脚向前上步,与左脚在一条直线上,右手同时向前盖棒(图331)。 左腿向后背步,卧步成小钻子,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图332)。然后向左转体180。,站起,左腿在前成左架,反复练习。 六)推子 推子用砖或石材刻制成锁状(图333),也可用普通砖磨去棱角。推子是摔跤基础功的一种,主练推、拉、拽等跤力。推子 器械繁多,主要有砖推、木推、铁推、花砖、锁、泥抓、桥锯子、汉瓦等,练法基本相同。 推子的练法有平推、钻推、云推、拥推、支推、逛推等,用推子可练勾、别、崴、踢、爬、手别、搓挝等专项技术动作 ,以增加绊子的力度和协调性。 练推子讲究支、拉、捅、拽,练手臂力量和用力方法,支力和拉拽力,左右配合一拉一支,二力合一。用石制锁状推子 主练握力,用砖瓦主练指力。 推子的练法繁多,有二十几种练法,简介如下。 1.平推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握推子于肋下,平端,含胸收腹,目视前方(图334)。 左手向前上方斜推,右手向后夺肩(图335)。 左手拉回至肋下,右手推出(图336)。 2.踢桩子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端推子于肋下(图337)。 左手推出,右手拉于肋下,同时左脚面踢右脚跟(图338)。 3.蹲推 两腿开立深蹲,右手前推,左手拉于肋下(图339)。 左手前推,右手拉于肋下,右腿向前迈半步(图340)。 左手拉回至肋下,再向前上左步,推右手。交替向前行进(图341)。 4.崴桩推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端推子于肋下(图342)。 右手向前直推,同时右腿向外蹬,左腿弓屈,成弓步(图343)。 右手拉回,左手推出,左腿脚跟外蹬(图344)。 5.钻推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推子至肋下(图345)。 左腿向侧伸直,脚尖内扣,右腿深蹲,右手推至左脚上,左手拉于肋下(图346)。 右腿侧伸直,左腿深蹲,左手推至右脚面上,右手拉至肋下(图347)。 6.四步崴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砖于肋下(图348)。 右脚斜前上步,右手推出(图349)。 左腿背步,右手收回,左手推出(图350)。 深蹲,弓腰,低头(图351)。 右腿侧蹬出,左腿屈膝,成侧弓步,右手推出,左手拉于肋下,低头转脸(图352)。 7.搓挝 两腿开立,双手持砖于肋下(图353)。 左腿向前上半步,双手置于体前(图354)。 右腿前伸,脚尖大趾触地(图355)。 右腿钩脚尖,坐腰上抬,左手推向右脚,右手拉于肋下(图356)。 8.云推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砖于肋下(图357)。 合右胯转腰,右手由面前举起(图358)。 右手由面前向侧云摆,左手随之,柔腰胯向右转(图359)。 右手由右云向面前,左手随之云至腹前,成右上左下(图360)。 右手由上向左云至腹前,左手由腹前向右云至面前,成左上右下(图361)。 9.支推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推子于肋下(图362)。 左脚向斜前方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图363)。 右腿向左腿后背步,下蹲成卧步小钻子,双手于腹前向上推(图364)。 站起转体180。,右脚向斜前方上步,双脚在一条直线上(图365)。 左腿向右腿后背步,下蹲,成卧步小钻子,双手由腹前向上推(图366)。 (七)沙子口袋 沙子口袋是用四层棉布制成的40—50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口袋,内以米铁砂、山渣子和绿豆等填充,练上中下三盘,主练指 1.抖袋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右手持袋,将沙袋抖成兜向下(图368)。 右手袋抖至体前,左手接袋(图369)。 左手袋抖至体前,右手接袋(图370)。 左右反复接扔(图371)。 2.闯裆 两腿开立成马步,单手持袋,由裆内向上扔起(图372)。 随扔袋直腰站起(图373)。 单手接袋后至裆内(图374)。 再由裆内向上扔出。左右交替(图375)。 3.骗马 两腿开立抖袋,右手持袋(图376)。 右腿向前上步(图377)。 向上踢左腿,右手持袋,由左腿下扔出(图378)。 右手袋由左腿下扔出(图379)。 左手接袋(图380)。 左手接袋后,左腿向前落下,准备向上踢右腿(图381)。左右交替。 (八)硕绳 硕绳又叫大绳,是练专项素质的功法,主练拉抖力。绳长10米,用拔河绳最佳。抖起来绳兜晃动,进退自如,抢起来呼呼 要领:术语讲“紧拉滑车松抖绳”。抖大绳要出兜,兜越大,动作越完整,越有力。抖绳要用全身的力量,上下贯通。利 1.透步抖 两腿开立,左手持绳头,右手握绳间,右腿做崴桩,左手拉至肋下,右手摁至体前(图382)。 转体900成虚步,右手拉至臀后体侧,扣腕弓腰(图383)。 转体屈身成透步;左手至肋下,右手翻腕(图384)。 2.崴桩踢 两腿开立,右腿侧蹬,右手摁于裆下,左手回拉(图385)。 右腿踢起,转体900,左手上扬,右手拉于肋下(图386)。 3.别子 两腿开立成右架,右手握绳间(图387)。 向左转体,重心下降(图388)。 向左转体,向后侧撩右脚,直左腿崩脚面,拉左手支右手,长腰转脸(图389)。 4.入腰 右腿透步成半卧步,屈身下蹲,做欲插状(图390)。 向左转体180。,人腰进胯(图391)。 直腿低头弓腰,拉左手,向上翻右手(图392)。 5.勾子 两腿开立成右架,左手握绳间,右手持绳头(图393)。 回右腿至左脚侧前方,呈虚步状(图394)。 向左转体1800,向后撩右腿,崩左腿直右腿,低头转脸,紧左手,裹右手,长腰转脸,一气呵成(图395)。 (九)大杆 抖大杆是摔跤传统功夫,早在清朝善扑营有蒙古扑户广为演练。蒙古族来自漠北大草原,善骑马、摔跤,大杆是由套马杆 京津跤界保持了抖大杆的传统,以此提高横力、握力、抖力、拉拽等专项力量。大杆长3米,大头以手把握满为佳,大杆 要领:练大杆分正把握和阴阳把两种,正把握练横,阴阳把练砸摁。练大杆讲究横、压、拔、盖。有踢、崴、别、横、拽 1.单手兜 两腿开立,右手握杆头,另一侧杆头触地。然后右手由体前向左圈,右腿向外蹬,成大崴桩,左手侧平举(图397)。 右手至左耳上方,握紧杆并尽量端平,重心平稳,杆头不能触地(图398)。 2.双手盖步翻腰 双手握杆,小头触地,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右腿由左膝上盖过(图399)。 右脚落地后,同左脚成平行(图400)。 双手握杆,转体,头由杆下钻出成小钻子(图401)。 头由杆下钻出,双腿转成深蹲,脚跟抬起,杆头不离地(图402)。 转体180度,下蹲呈小钻子状,杆头始终不离地为佳(图403)。 3.双手上翻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正握杆(图404)。 左手向内卷,意欲上翻(图405)。 双手同时向上翻抖,抖臂柔腰转胯,全身齐动(图406)。 双手由头上向下内翻(图407)。 含胸收腹,双手向下扣腕内翻(图408)。 4.肩上横 两腿开立成左架,双手正握把杆(图409)。 左手向肩上横,右手向前支捅,抖肩柔胯(图410)。 5.夺膀后拉 两腿开立微屈,向左转体900,右手向前送至左手处(图411)。 右手向后拉拽,左手向前推直,开胸抖膀,转腰抖胯(图412)。 6.前抱后拉 两腿开立成左架,双手阴阳把握杆,向左侧横抱,左手高,右手低(图413)。 左手低,右手高,意欲开胸,右手后拉(图414)。 右手后拉,左手前支,左腿侧蹬直,成侧弓步(图415)。 (一O)掷子 掷子是由石锁演变而来。清朝内廷有香会十三档,其中有石锁老会,也称花砖老会。为了便于表演,将石锁加以改造, 形成扁平型,并将把柄距离增宽,便于抓握。 掷子可一人单练,也可两人对练、众人群练。讲究文掷子,武口袋。掷子是京城跤手练习手眼、身法、步法的好功法。个 好接,比谁扔得多,并能准确到达对方最佳位置,使对方伸手可得。掷子已形成独特功法,简介如下。 1.磨盘 掷子出手后尽量使之与地面平行(图418)。 掷子平行至右上方(图419)。 掷子平稳不摇不晃,由左手接(图420)。 2.立转 两腿开立微屈,右手持掷子(图421)。 掷子出手前成小面向上下,直立运转(图422)。 右手将掷子扔出,成立面运转(图423)。 右手接掷子把柄(图424)。 3.揿荷叶 两腿开立微屈,左手持把柄,底面向斜上方(图425)。 出手向内合力,使前上角向内运转,形成四角对转,形似风摆荷叶(图426)。 左手接掷子把柄,再扔起(图427)。 4.掰荷叶 两腿开立成右架,右手平端掷子,出手前掷子前高后低,出手后掷子前上角向内合,四角对转运行(图428)。 掷子在体前内合运转(图429)。 左手接掷子把柄,再向内回扔(图430)。 (一一)石锁 石锁是历朝考武举时的考试项目,以举重为主。清朝初期,建立专业的摔跤组织“善扑营”,跤手们日常练弓、刀、石。石就是石锁和石砘子。清朝中叶宫廷内八档有工部的石锁,为了便于表演高难动作,将重量减轻。锁的重量可因人而异( 要领:石锁练法繁多,需要有幼功,腰腿灵活,手眼身法步全面配合,手要准,眼要快,身要灵活,法要多变,步要轻快 1.闯裆 两腿开立,右手持锁,由体前至裆内,尽量向后(图432)。 再向前至体前(图433)。 两腿直起,将锁传至左手(图434)。 左手持锁再向裆内闯(图435)。 2.反花 两腿开立,右手持锁至裆内(图436)。 直腰站起,将锁上提至体前,向上抖腕,向外旋转(图437), 锁向外转(图438)。 锁转一周(图439)。 右手再接锁把柄,反复上提外转(图440)。 3.正花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持锁至裆下(图441)。 直腰站起,将锁扔起,向内转(图442)。 左手接锁,再向上内转,扔出(图443)。 右手接锁,反复扔接(图444)。 4.立逋辘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持锁,向裆内闯(图445)。 右手持锁向上举至体前(图446)。 锁至体前,抖腕使锁竖转不倒,保持直立(图447)。 锁转一周,左手接锁(图448)。 左手直立转出,右手接锁(图449)。 5.反花膀串 两腿微屈站立,右手持锁(图450)。 右手将锁由体侧向后扔出(图451)。 使锁由背后转向体前,右手再接。可做一周、两周不等(图452)。 也可右手扔,左手接,石锁要向内运转,至体前把柄向内便于抓件(图453). 6.直转 两腿开立微屈,右手持锁于体侧(图454)。 右手将锁扔至面前(图455)。 扔出后使锁在面前直立运转(图456)。 左手接锁,连续扔接(图457)。 7.掏裆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持锁(图458)。 重心移至左腿(图459)。 右腿抬起(图460)。 锁由右腿下翻转至裆内,再用右手抓握把柄(图461)。 8.骗马 两腿开立微屈,右手持锁侧平举(图462)。 重心右移,欲抬左腿(图463)。 右手将锁由左腿下扔出(图464)。 再用右手接锁(图465)。 9.上架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左手持锁于体侧(图466)。 将锁扔起,立面至前臂上,立稳(图467)。 10.盘肘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右手持锁于体侧(图468)。 右手将锁扔起,立面立于肘上,立稳(图469)。 11.举顶 右手持锁,上身前屈(图470)。 右手将锁扔起(图471)。 锁至头上方(图472)。 右腿向前上步,下蹲成弓步,右手上举托锁小面立稳立直(图473)。 12.脑剑 两腿直立微屈,脚间距与肩同宽,右手持锁,向上扔起(图474)。 用头将锁的小面接着立稳(图475)。 (一二)跤球 跤球用石料制作,是圆形球体,用来练跤架和腿部力量。跤球放在地上可用双手揉,可在矮方桌上马步揉球,也可在墙上 揉转。用来练搓挝效果也很好。 跤球 直径30~40厘米,石制的实心球体(图476)。 1.跤架揉球 跤球置地上,右腿在前成右架,双手顺时针揉转,再逆时针揉转(图477)。然后换架再顺、逆时针揉球。 2.单手爬墙 面向墙而立,左手背于体后,右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揉转(图478)。 3.双手爬墙 面向墙而立,双手摁球顺时针或逆时针揉转(图479)。 4.搓挝 跤球置于地上,两臂侧平举,左脚钩挖石球,将其搓起(图480)。 双手随左脚下摁,推至前下方,右腿微屈,左腿崩直(图481)。 (一三)地秤 地秤是用石砘子一片(也可用杠铃片代替),安装一根木棍,棍高为与肩平,底片重量因人而宜。 要领:地秤可练技术动作,也可练专项力量。近年来将棍把中间加一条绳带,可上手握棍头,底手握绳带,练习时一定要 地秤的练法繁多,可练勾、别、踢、入、揣、刀勾、大得合、穿腿、翻腰、手别、里手攉、掀亮等技术动作。简介如下。 地秤 把柄拴一绳带(图482)。 1.背步入腰 右手握棍头,左手握带,成右架(图483)。 左腿向后背步,入腰进胯,臀至棍下部(图484)。 右手向下摁,左手拉拽,低头弓腰,直腿后崩,将底片摔至体前(图485)。 2.别子 右手握棍把,左手握绳带,右腿在前成右架(图486)。 左腿向后背步(图487)。 右腿至棍把下端,用小腿抽撩棍把下端,左手拉拽绳带(图488)。 右腿崩脚面,直腿上撩,右手下摁,左手拉于体侧,长腰转脸,将底片摔到体前(图489)。 3.入腰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握棍把中间,左手握棍把端,弓腰向前(图490)。 双手持棍由前向右侧抡起,柔胯转腰(图491). 双手将底片抡至右侧上方,柔胯转腰做插入(图492)。 将底片摔至体前(图493)。左右交换。 4.刀勾 右手握棍把上端,左腿在前(图494)。 右腿刀挂棍把下端,上身前弓(图495)。 右腿将底片刀挂离地(图496)。 右腿向后蹬脚跟,右手向后下方支摁,将底片蹬至体后(图497)。 5.扦别 右手握棍把端,左手握绳带,右腿在前,成右架(图498)。 右腿扦至棍把底端,右手握棍端,左手紧拉绳带(图499)。 右腿崩直,右手摁,左手紧拉拽,上下合一将底片扦起,低头转脸(图500)。 将底片由右腿上摔至体前(图501)。 6.掀亮 右手握棍把上端,左手握绳带(图502)。 右手由右向左摁,右腿向外蹬,成大崴桩(图503)。 右腿透步至左脚外侧(图504)。 右手向外翻腕,弓腰向右转体900,卧步成小钻子,左手向上提拉,使底片瞬间离地(图505)。 (一四)石担子 又叫石砘子、双石头、五花飞石,是历代考取武状元试力的科目,弓、刀、石的一种。京城摔跤界继承和发展了石担子的 石担子是由两个同等重量的圆石砘子,中间用一根圆木棍连接组成,双手握圆棍,练各种动作。有十几种练法,大重量练 石担子(双石头) 用石料或铝合金制成。大重量至50公斤,练力量。小重量10公斤,练技巧(图506)。 1.闯 两腿开立,双手正握向右闯。左手支右手推(图507)。 再向左闯(图508)。 右腿向侧上步,双脚平行(图509)。 转体1800,成小钻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握担子至体前(图510)。 站起上右步(图511)。 再上左脚同右脚平行,举起石担子(图512)。 2.膀串 将石担子置于左上臂上,低头向后转动担子(图513)。 将担子转至左肋下,上身向右(图514)。 低头屈身,左手转动担子(图515)。 右手接转担子(图516)。 3.腰串 两腿开立,双手握担子,向左转(图517)。 由左腰肋向后转担子(图518)。 抬左肘将担子送至背上(图519)。 担子在背后转一周(图520)。 将担子置于身前,反复转动(图521)。 4.脖串 双手将担子置于胸上,右手向左推(图522)。 用双肩将担子转动(图523)。 柔腰转肩(图524)。 将担子转至肩后(图525)。 再将担子转至体前,连续转动,不用手推(图526)。 5.磨背 将担子置于左臂上(图527)。 向后转动,低头弓身(图528)。 将担子转至背上(图529)。 担子在后背上转动(图530)。 担子连续在背上转(图531)。 担子在背上可转至5周以上(图532)。 6.胸前挂花 将担子置于后背上(图533)。 由背上向右侧转至肩前(图534)。 将担子转至胸前(图535)。 担子由胸上转,头向后仰,担子把柄不碰头脸为佳,连续转几圈(图536)。 (一五)桩功 桩功又叫打桩,武术各拳种皆打桩,摔跤用来练抗摔能力和跤力,常练桩功,还能增强整体爆发力。桩有活桩、死桩之分,活桩底坐用一块石盘固定(老米砘子),练起来左右前后晃动;死桩栽在地下,活动量小。也有用树练桩功的。早年练桩主要练操臂、操手。京城跤界用来练绊子,可练勾、别、切、踢、靠等技术动作,效果良好。 要领:打桩时要用尺骨或桡骨击打桩体,撞击时要瞬间紧张,谨防受伤。 桩 高2.5米,粗25厘米。栽人地下50厘米。可用铁管做主干,用棕或软物填装,外装皮革套(图537). 两腿开立成马步,向左转体90°,右脚外蹬,右臂外侧打桩(图538)。 上右腿,抬右臂,侧靠桩体(图539)。 2.夹肋 两腿开立,右腿向前上步,右手抬起(图540)。 右臂夹桩用力靠撞,右手抬起,右腿内侧、肋、肩、臂贴紧桩体(图541)。 3.切 两腿开立。右臂内侧打桩(图542)。 右手摇桩,左脚上步,右腿切桩体,腿、胯、胸、肩、臂贴紧桩体,向侧下方压撞(图543)。 4.三点步踢 两腿开立,右臂外侧打桩,右腿透步至左脚前(图544)。 左腿上步,成弓步,右臂内侧打桩(图545)。 抬右腿踢桩,左臂内侧打桩(图546)。 右脚落地后,左腿向前侧方上步,左臂外侧打桩(图547)。 右腿弓,左腿直,左臂内侧打桩(图548)。 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踢桩,右臂内侧打桩(图549)。 5.勾子 两腿开立,双手抱桩(图550)。 背左腿转体1800,右腿向后上方撩起,左腿崩直,左手反夹桩,低头转脸(图551)。 (一六)拧子 拧子是用城砖制成的训练器材,砖的两头各装一个木棍作为把柄。拧子是跤手练力量极好的器械,可练臂力和腰力。近年来用杠铃片代替效果很好。 拧子练法有摇、扇、支、横、翻等,还可练勾、别、人、踢等技术动作。 拧子 用城砖制成,小号为16公斤,大号为24公斤(图552)。 1.崩子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拧子于体前(图553)。 双手持把柄由体侧向上摆(图554)。 双手由上向下砸摁,弓身低头,右手至裆内,左手拉至肋下,再向左摆(图555)。 2.长腰扇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把柄(图556)。 双手向左扇动,右腿向侧蹬,左腿成弓步(图557)。 双手向左侧扇转,右腿向外蹬直(图558)。再向右扇。 3.背步扇 两腿开立成马步,上身前弓(图559)。 右腿向后背步(图560)。 双手向左外侧扇转,两腿下蹲成小钻子状(图561)。 (一七)天秤 天秤形似勾子秤,上挂高架之上,砣垂于下,秤杆长1.5米,前粗后细成锥体,底砣重量可因人而宜,绳带由秤杆大头穿过,握小头,拧转,增强腕力、臂力、指力。 天秤的练法有内拧、外翻等。动作不多,简介如下。 1.外翻 两腿开立微屈,右手反握,秤柄头至体前,由体前向上至体侧翻拧,慢慢把底砣落地后换手(图563)。 2.内拧 两腿开立成马步,右手持秤柄头于体侧平举,向内拧转,慢慢松把,底砣落地后再换左手,反复练习(图564)。 (一八)滑车 滑车是练拉拽力量极好的器材,通过绳索的抖力,使底砣迅速下垂,同练习者争拉,形成两力合一,底砣重量可因人而宜。 滑车有二十几种,不同的练法,常练可增加臂力和动作的综合能力,提高拉拽的爆发力。拉滑车讲究挣、拉、抖、拽的爆发力,在拉拽中底砣不得触地。 早年滑车为三角架和龙门式,近年来发展有贴墙式和离墙式,效果很好。连接底砣的大绳可用钢丝绳,效果极佳。小绳由原木柄改为宽布带,质量同跤衣近似。 1.拉腰揣 右腿在前,面向滑车,右脚上步,同左脚呈平行,绳由右肩上至体前,两手分拉于体侧,弓腰低头,直双腿。右腿退回,双手抖绳(图565)。还原后再做左侧。 2.挂肘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拉至体侧,左肘挂绳右手后拉,左腿虚步略停,右脚向前上步双手抖绳(图566)。还原后右肘挂绳左手拉。 3.草手侧翻 左腿在前,左手反握双绳,左脚回撤同右脚平行下蹲(图567)。然后左脚回至原位,左手翻腕摔绳,反复拉拽。 4.侧撑 双手同时由肩上向前摔抖(图569)。 5.扦腿 右腿在前成右架,面向滑车,双手分握绳带,右脚回撤,同左脚平行,绳带由右肩臂上分拉至体前成侧弓步(图570)。右腿回原位,再换左腿。 (一九)霸王砖 又叫翻杯,是练力量的器材。霸王砖取材于城砖,稍加打磨便可使用。可练翻腰、长腰扇、勾、别、人、踢、车轮步等动作。霸王砖选用北京城城砖或坛砖(图571)。 要领:霸王砖是练跤力的极好器材,练习时双手捏拿,练各种技术动作。既增强手指腕力的强度,又提高了技术动作的难度。 翻杯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掐拿砖的小面(图572)。 双手向里合,将砖横于体前(图573)。 双手向左侧转拧(图574)。 双手将砖转拧至头前,立面向上(图575)。 双手由头顶向右侧转拧(图576)。 由右侧转拧至体前(图577)。 双手掐拿砖小面,再向左转拧(图578)。 (二O)长沙袋 长沙袋是练上肢手臂力量的极好功法。沙袋长1米,宽40厘米,用4—6层布制成,抓握手感似摔跤衣。袋内装铁沙和绿豆或红果山楂籽。练习时手抓沙豆,猛力支捅,迅速拉回。长沙袋还可以练踢、崴、入等技术动作。重量可因人而宜,一般6—10公斤。简介如下。 1.拽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袋至左肩上方(图579)。 双手持袋由肩上向前拽出(图580)。 右手撒开,由左臂向前拽出(图581)。左手拉回,右手接袋至右肩上,再向前拽出。 2.背步展臂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袋于体前(图582)。 右腿向侧前方上步(图583)。 左腿向后背步,双手持袋于体前(图584)。 右腿向体侧上步,右手向侧展开,左手侧平举(图585)。再向左展。 (二一)跤人 跤人是由早年布袋演变而来的,民间有革线口袋装谷壳,在场院内演练,近年改用皮革制成有头臂的人型,练揣、人、扦别、抱摔的动作。练跤人对增加技术动作速度和力量有良好的效果。 跤人的高低、重量的大小可因人而宜,练习时可给跤人穿上跤衣,便于抓握。 1.披 左手握小袖,右手握右侧偏门(图586)。 右腿扦至跤人外侧,进肩人胯,成前后弓步(图587)。 双手拉拽,低头崩腿,将跤人由背上摔至体前(图588)。 2.入腰 左手握小袖,右手扒抱跤人颈部,右腿在前(图589)。 左腿背步,使左脚与右脚平行,人腰进胯,弓腿下蹲,右手夹其颈,左手拉紧(图590)。 直腿紧手,用臀将跤人驮起(图591)。 崩腿弓腰,低头转脸,将跤人摔至体前(图592)。 3.扦别 左手握小袖,右手握偏门(图593)。 右腿扦至跤人右侧,成弓步(图594)。 (二二)石板 石板是利用北京城砖为训练器材,有把柄为大拧子,无把柄为霸王砖。近年来用石料制成长方形扁石板,两头做成横把柄叫石板,同霸王砖练法近似。可练崴桩、长腰、支捅、横摇、勾、别、人、踢等动作。 要领:石板则握其把柄,霸王砖的另一种练法是双手抓砖的立面,在身前由下至上旋转一周,叫翻碑。 石板重量可因人而宜,简介如下。 1.摇膀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握两端(图596)。 双手由体前至体侧向上摇(图597)。 双手由侧上方再向前摇,腰胯随之揉动,也可摇臂跪腿(图598)。 2.长腰崴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两端(图599)。 左脚向外跨半步(图600)。 双手向左侧支,左腿弓步,右腿蹬直(图601)。 左腿弓,右腿崩,成侧弓步,右手向前支捅,左手至肋下(图602)。再下蹲向右侧长腰崴。 3.背步扇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石板两端(图603)。 右腿向后背步(图604)。 双手向左支捅(图605)。 两腿下蹲,成卧步小钻子,两手侧翻(图606)。 (二三)纲绳 绳功是中国跤传统功法,用绳练跤绊提高动作的难度。术语有“练棍不练绳”之说。传统功法中有硕绳、辫绳、纲绳。硕绳用来练跤力,纲绳练动作的协调性和爆发力,辫绳练腰的柔韧性。早年善营扑户皆留长辫子,摔跤时将发辫盘于脑后,叫“小辫扎紧”,扑户们将铜钱拴在小辫梢上,练功时转体涮腰,将铜钱轮起转动有声。现已失传。硕绳即大绳,早年摔跤手用井绳练绊子,利用绳的自重增加难度。纲绳可读绠绳,早年北京城地下水位高,每家的水井都不深,用水桶可取水,拴水桶的绳叫绠绳,京城早年交通运输以马车为主,车主们喜爱摔跤,用拴马的纲绳练功,由原来的绠绳演变成纲绳。流传至今,用跤衣带代替纲绳练跤绊,练法繁多,可练勾、别、揣、入、踢、大得合、小得合、涮腰、崴等动作。简介如下。 1.长腰崴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绳间(图607)。 1.长腰崴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绳间(图607)。 向左长腰,右腿侧蹬,右手前侧支出,左腿弓步(图609)。 左手绳松开,右手持绳,转体900,右臂由头上向右侧猛摔,右腿成弓步,左腿蹬直(图610)。 2.小得合 两腿开立,右腿在前,成右架,双手持绳间,右手在前(图611)。 右腿向外挂右手绳端,左手至肋下(图612)。 右腿挂打右手绳端,跪下(图613)。 上身向前扑压,左腿蹬直抬起,左手向前扑摁,右手扶摁右小腿(图614)。复原后再做左侧。 3.盘腿搂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持带间。两头各留三分之一(图615)。 右腿搂刮右手带端,左手侧平举(图616)。 右腿搂刮右手带,左腿侧后蹬(图617)。 上身向前侧扑压,右手向前扑摁,左腿蹬直(图618)。还原后再做左边。 4.撩腿 两腿开立,右腿在前,成右架,双手持绳带间,两头各留三分之一(图619)。 左腿向后背步,左手支出(图620)。 右腿至绳带前(图621)。 右腿向后撩起抽绳带(图622)。 右腿向上方撩抽,左腿绷直,右手向前摔带,左手拉至肋下(图623)。落地后再做左侧。 5.崩子 两腿开立,右腿在前,成右架,双手持绳间,两头各留三分之一(图624)。 左腿向后背步,卧步成小钻子(图625)。 转体180°,半蹲,双手抡动绳带,要快速有力(图626)。 直腿弓腰,低头转脸,拉紧底手,下砸上手(图627)。左右交替。 (二四)藤棒 又叫霸王鞭。近似大棒子,由十几根藤子棍组成,长短粗细和大棒子相同(图628)。它和大棒子的不同之处,是双手死把握紧,使藤棍拧转。藤棒可练支、横、转、拧、勾、别、 简介如下 1.侧横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正握棒于体前平举(图629)。 双手向左侧平横,左手同肩平,右手至胸前,侧身成左架,左脚虚步(图630)。 双手向右侧平横,右手同肩平,左手至腹前,右腿成虚步(图631)。 2.肩上横 右手横至右肩上,左手推至体前,同时松腰透步,柔胯转腰(图633)。 两腿交换,左腿前,右腿后成左架,左手向前盖棒,右手在后于腹前(图634)。 左手横至左肩上,右手推至体前,同时松腰透步,柔胯转腰(图635)。 (二五)揉缸 揉缸是中国跤特有的民间功法。早年摔跤手用缸练上肢横力,练习时,可根据个人功力在缸内装土、沙或水,转动时水沙不遗不洒。练缸时可双手并握和前后把阴阳抓握,移动时缸的底角触地,谨防摔碎。有揉、横、肘、踢等动作。 1.正把抓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抓握缸沿,由内向外横转,用缸底沿触地(图637)。 2.阴阳把抓握 双手同时用力,由外向内顺时针揉转,缸底不离地,连续练习(图638)。 右手握外沿,左手握内沿,右脚至缸底(图639)。 (二六)举刀 举刀是由举关、掇石演变而来,是古代考取武状元的试力项目。清王朝建有善扑营,摔跤手演练弓、刀、石以增臂力。民国初年,京城跤场演练举刀(图640)、拉硬弓、拉弹弓。 刀是由钢铁打造而成,形同青龙偃月刀,有100斤、120斤、160斤三种。演练者可因人而异。练大刀是实力项目,有十几种单练招式,也可组合表演。讲究干净利索、功架大方、动作准确有力,有劈刀、背花(图641)、挂脖(图642)、提炉(图643)、腰串、三倒把等动作。练刀要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二七)拉硬弓 拉硬弓是我国武学文化之精髓,古来有之,是唐、宋时期考取武状元科举试力项目。清朝善扑营跤手练弓、刀、石以增实力。民国初年跤手们将其带到社会上,演于京城内外、大江南北,承传至今。 弓有硬弓、弩弓、箭弓、弹弓、子母弓等,每种弓的拉力不同,分几个劲。老称九斤十二两(约10斤)为一个劲,八个劲以上为硬弓,用来练支撑力和拉掳力。拉弓讲究撑、拔、拐、磨、托、掳、叼、合,前把撑后把拉,可开一张弓至五张弓(图644),并做出各种造型,如仆步(图645、图646)、弓步、卧步、盘腿、悬梁叉等高难动作。 (二八)中幡 中幡(图647)是传统活动,早在唐、宋时期已有了中幡的雏形。清乾隆年间传至北京, 《夜谈随录》记“有一个叫三官保的人,常在地安门外关帝庙演练中幡,曾轰动九城”。中幡是清官内务府“幡鼓齐动十三档”代表项目。民国初年由王小辫、宝善林(宝三)演于京城。宝善林将中幡传于摔跤名家陈金泉、李宝如、徐茂等人,李宝如又将其技传于摔跤运动员周全盛等人,形成了北京跤手练中幡的传统。 中幡是由三丈长的竹竿和旗、伞、衣、盖、铃等组成,表演者赤背或着民族服装,将幡置于头、肩、手、背、肘等部位,使其保持平稳,不斜不倒,幡在手中舞动,迎风招展,铃声悦耳,甚为壮观。京城跤手多练中幡,表现其强健体魄和高超的技巧,以此锻炼跤力。 中幡可以一人练,也可对练和多人群练。有几十个技术动作和组合套路。表演者要表现其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要精神饱满,功架大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中幡的动作有封侯挂印(图648)、太公钓鱼(图649)、霸王举鼎、二郎担山、金鸡上架(图650)等几十种名称。简要介绍如下。 责任编辑:王婧玉
(一)砣罗棒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正握棒,底砣下垂不贴地,两臂伸直(图187)。
左腿向侧蹬出,直腿抬头,左手向前抖,右手拉于肋下(图198)。
。简介如下:
,一般为单臂侧平举,棒顶端由手指至胸中间为宜。
宗不同,但练法大同小异,共有四十几种练法。并有套路大棒子传世,下面将大棒子基本练法简介如下。
要领:练推子要含胸收腹,沉肩垂肘,推出拉回快速有力,前手推出要直,后手要用肩后夺,久练推子可提高橙手的力度
,锻炼爆发力。
力和眼力,讲究手、眼、身、法、步,即眼要快,手要准,身要灵活,法要当,步要稳。常练沙子口袋,能提高手指的反应
和抓握能力,手指不易受伤。
沙子口袋的练法繁多,一人可单练,多人可群练。重量因人而宜,老年人锻炼身体可用5公斤以下,青年人、运动员可用5
公斤以上。沙子口袋练法有60多个动作,初练要由简到难,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多人群练可扔出不同的花样。
要领:可配合摔跤的动作扔出勾、人、揣、崴、踢等动作,个人可练扔、接动作,以练腰、裆、腿各种动作,下面介绍几
种个人练法。
有声,硕绳是以练手臂力量为主。
用大绳的游动惯性力,使动作保持完整,步法稳定。硕绳有勾、别、踢、崴、走、挣、亮、人等有二十几种练法,简介如下
。
演变而来。
质地要有柔韧性。
、翻等二十几种练法,每个动作可单练,也可编成套路练习,现有十三杆一套传世。
人能扔荷叶、磨盘、腰串、膀串、背箭、掏裆骗马等不同花样,二人可对扔对接,多人可传递,也可由一人在中间同每人扔
几个,叫带锅。扔掷子是一项摔跤基本功,也是健身娱乐的好项目。扔掷子讲究稳、多、准,对扔要平稳,保证对方
掷子是用铁、石、合金铝制成的,古锁状器材(图416)。
右手握把柄,两腿微屈(图417)。
一般闯裆练力重量20公斤以上,练技巧重量为10公斤以下)。民国初年北京跤坛名家沈友三(沈三),公演于天桥,形
成了独特风格。京城摔跤手继承发展了石锁,编纂了一批高难动作,既练功又有观赏性。
灵敏。石锁练法繁多,有反花、正花、掏裆、骗马、举顶、盘肘、腰串、脑剑等几十种,简介如下。
要领:可练下肢的稳定性,腰腿的灵活性和耐力,以及指腕的旋转力度。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条件下蹲矮步,爬墙揉球
,也可以练搓挝。
握紧棍端,不可脱手,底片要装紧,不可上下活动。
功法,用来练力量和技巧。闯四门增长臂力,腰串、膀花练入腰摇臂等动作。
力量,小重量练技巧,有叠人、磨活之分。简介如下。
1、靠
两腿开立成马步,双手分握绳头,拉至体侧平直略停(图568)。
右腿蹬直,低头转脸,紧双手弓腰,将跤人由右腿上摔至体前(图595)。
上身微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图608)。
入、踢、刀勾、崴、大得合、小得合等十几项技术动作。
两腿开立成右架,双手持棒,右手在前(图632)。
拉硬弓要有良好的素质基础,演练前要吊膀拉肩,以防受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