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以求全
宁静以致远
当前位置:首页 > .html

咏春拳的根基: 二字拑阳马

作者:大熊空间发布时间:2022-02-19 17:09分类: 浏览:278评论:0


导读: 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想要学习一门拳术真的非常简单,您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譬如一个星期或许几天,您就有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您想要学透、学精它,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

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想要学习一门拳术真的非常简单,您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譬如一个星期或许几天,您就有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您想要学透、学精它,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出这门拳法的实战威力的话,呵呵!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这要怎么办呢?

首先,您要做得就是打牢这门拳法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那些潇洒飘逸的制敌动作完全就是空中楼阁,一点也经受不起风雨的摧残,而二字拑阳马就是咏春拳的基础。

众所周知,咏春拳的开山祖师严咏春,是一位娇滴滴的美女。她练习拳术自然不可能如同男人一样乱蹦乱跳、大开大合,不要说这种练习方法是对美女体力的一种考验,就是形象也不好嘛!再说了,那个时代的女人能和现在比吗?抛头露面已是不易,形象再有问题的话,嫁不嫁的出去可就两说了。

有鉴于此,严咏春祖师努力求证、大胆开拓,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二字拑阳马这一咏春拳根基。

相对于传统国术的马法,练习咏春拳的二字拑阳马有哪些方面优势呢?

dfb095acab9842c08d1cb0ee2ae483c5_th.jpg

一:对练习场地没有过大的要求。

少林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对练习的场地要求不大,卧牛之地即可。咏春拳在这方面也丝毫不差,方寸间便完成了拳术的练习,小念头更是其中的极致,半步不移即完成所有练习。好处嘛!当然是大大的啦!不易被人发觉嘛!

二:不破坏女性柔美形象。

古代女性以穿罗裙、走小碎步为美。二字拑阳马开马小、重心在底部,对女性的练功服饰没有要求,穿罗裙即可演练,所以练字拑阳马对女性婉约的形象没有丝毫的影响。

三:为身体的自然健美加分、充能。

新时代,新气象,便捷的交通和繁忙的工作让现代人锻炼的机会大大丧失,能做电梯绝不走楼梯,能开车绝不走路,锻炼的机会少了,亚健康的人群就越来越大。练字拑阳马,即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场地限制,在办公室能练,读书上网也能练,它即能完善现代人腿部力量偏弱的缺点,祛除“橘皮”现象,将多余的脂肪燃烧掉,使之恢复优美的线条,又不会像练习马步一样练成八字腿、大象腿,简直是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四: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脊柱及内脏的调理。

练字拑阳马,有一个要点,就是提胯提肛,提胯即小腹或骨盆向上翻,姿势正确后,头、肩膀、胯、足腕在一条直线,这样自然就能纠正因姿势不正及腰部缺乏锻炼而致的脊柱问题。练字拑阳马时呼吸应缓慢深沉,这样又能带动气血加速运行,滋润内脏。

提肛就是肛门上提。练字拑阳马两膝微内拑,肛门自然上提(小腹上翻盆骨上提自然提肛,非刻意提肛),这样就能加快肛门周围血液循环速度以及肠道的蠕动速度,对于因久坐引起的便秘及痔疮有很好的疗效。

好处说了一大堆,关键还在于练习者的体认,现在,让我们练起来。



全身放松,两腿并立,双手自然下垂,以立正姿势站立。

两手握拳,肘上提,拳心向上,置于乳侧。

屈膝,身形自然稍微下沉,身体不前俯不后仰,保持中正。以两脚后跟为轴,两脚掌同时外旋,成一字形。

看过卓别林走路吗?此时的姿势就是如此。

以两脚尖为轴,两脚后跟同时外旋,此时两脚尖的延伸线相交,呈等腰三角形状,两膝微内拑,提胯,肛门自然提起。

头微微上顶、胸内涵,站定。

头上顶是指头盖骨即前额骨上顶,胸内涵既不是含胸凸背也不是挺胸,以胸部自然舒适为好。

此时,头部、肩部、臀部、脚腕在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胯,就是盆骨向前抽起,上身放松,形成上虚下实,这样才能确保在发力时能够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做到“力由地起,腰马合一。”

二字拑阳马练法结束。

二字拑阳马的练习比较简单吧?

看了上面所说的练法,或许这是就你此时此刻的心声。

但二字拑阳马真的如此简单吗?我建议各位练习者在练习好扎马,且身体重心在扎马过程之中没有明显的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后,再通读以下文字,以求进一步完善自己在扎马过程中的体悟。



马开步半谓之咏春

或许是因为中国传统武术来源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充满鲜血淋漓和刀光剑影的战场,在战场上,一位士兵首先应该学会的是自保,其次才是杀敌。

在人挤人,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如何自保?这种情况下的自保,不是大开大合地拼命砍死敌人,或者防守住所有人的进攻。要知道你是人,不是神,你也有自己体力及反应速度的极限,一旦体力耗尽,等待你的将是生命的轮回。

所有,稳定自己的重心是古代新兵要学习的第一门功课,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

源于此,传统武术门派一般都比较喜欢强调马步(很多人都以讹传讹,片面化的理解了马步,马步不是骑在马身上的步法,而是像马一样稳定的步法)在实战中的重要性,比如少林拳的四平大马,形意拳的三体式,心意拳的前弓后箭马等等。这些拳种的马法开度都比较大,似乎只有撑开大步,才能稳定自己的重心,殊不知在实战中稳定的重心和敏捷的身法同等重要,而这恰恰就是战场武术和街头巷尾实战搏击的最大区别。

咏春拳的马法则十分独特,只有区区一步半。(这里的一步是指自己脚的长度,而不是有些咏春门人理解的迈出的一步。)即二字拑阳马开马后,两脚尖之间的距离是自己的一步半,这样即有了稳定的重心,又能够灵活多变地四处出击。



二字拑阳马名称解析

二字:咏春拳开马后,两脚尖为一横,两脚跟为一横,因为两脚跟外撇,所以低下一横要比上一横略长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汉字”二”,形象而又生动,这就是二字拑阳马中“二字”的来历。

拑阳马:记得早些年看过一部港台地区的电视剧,有一个桥段是描写严咏春祖师创立咏春拳的过程。在电视剧中,严咏春祖师是由骑在羊身上而有所领悟,创造了二字拑阳马。看到这里害的我差点没笑晕过去,再联想到现在某些人在教授咏春拳时更是将拑阳马变成了拑羊马,真的让人很无语。

还有一种更为奇葩的说法,通过马法练就的拑膝力将敌方的腿拑住。在实战中真的能够达成吗?太玩笑了吧?

在这里,不得不进行更正,以免误人子弟。

严咏春祖师开创咏春拳是在满清王朝雍正年间,祖师在创拳过程中虽然没有将自己的拳术硬生生的往传统五行八卦上靠,但字里行间还是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比如“阳”字。

“阳”为正,克阴邪。寓意自己练就一身浩然正气,克制住少林叛徒一身邪气,此方为正解。



二字拑阳马的由来

记得笔者在初次练习咏春拳时,老师一再强调二字拑阳马的重要性,(不过还没有到某台湾大师所说的,“二字拑阳马能够练出一身浑厚无比的内功”那个程度。)为此,还特意带领我们去观察两只羊的打斗过程。两只羊叉开四腿,以角相互顶撞,直到一方斗败认输,方作罢,此时,相互角力的两只羊的后腿形态就是标准的二字拑阳马的形态。微外撇,呈二字而不是八字,切记!



十个咏春,九个坏马

咏春拳重视马法,却不强调马法。

咏春拳讲究“力由地起,腰马合一”,由此可见马法的重要性。可又不强调马法,是因为咏春拳的马法贯穿咏春拳练法的始末,练拳即练马,不强调就是怕出现某台湾大师那种情况。

开马简单,但是做到正确又很难,所以有十个咏春,九个坏马的说法。

咏春拳歌诀:“马有五败,十者九坏,现挟跪撑,摊身最惯。”所指的就是坐马时常犯的五个错误,依次是「现马」、「挟马」、「跪马」、「撑马」、「摊身马」,而其中又以摊身马最为常犯。失败的马法不单影响动作、难以发力,更甚者是对关节造成不正确的扭曲和过大的压力,使筋骨劳损,日久天长之后,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二字拑羊马正确的站法是,当双足构成「二」字后,由足尖到足跟拉一直线,眼从此线向前看去,两线相交成等腰三角形。从生理学上说,这姿势能发挥腿部三重伸展肌的最大力量,亦不会对关节做成不正当的扭曲和压力。侧面看去则是,身体的重心位于脚腕部位,而体重则平均分配在重心线的前后,身体微后仰,自然提臀收肛,切记自然,非刻意。双腿微微内拑以保持前说之四点於一平面再整体下坐,内拑之力切忌过大,否则便会变成五坏马之「挟马」



二字拑阳马轶事

严咏春祖师的丈夫叫梁博俦,他是一位练习南派拳术的武者,据传说武艺不错。他对于自己的未婚妻会武技这一点上始终不以为然,自己的未婚妻漂亮动人、小巧婀娜,即使会武术,估计也只是一些花拳绣腿的姑娘家舞术吧!所以,他对于别人传音“严咏春武技高超”的说法有点不屑一顾,话里话外透出一种小视的意思。

他没有当真,严咏春却当真了,严咏春决定在洞房之夜给她丈夫出一个小小的难题。

“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喜之一。

梁博俦自然也不能免俗,交杯酒还没有喝,就已经醉了三分,表现的猴急猴急的了。可是顽皮的严咏春却往床上一躺,摆出了二字拑阳马的姿势,让梁博俦分开她的双腿,否则别想动她分毫。

梁博俦虽然孔武有力,但严咏春久练二字拑阳马,这拑膝力可是全部的下盘功力所聚,结果梁博俦悲剧了。据说闹到最后还是仰仗他的老岳父解围,而梁博俦也成了严咏春的唯一“学生”。


发表评论: